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提到“更年期”,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妈妈们到一定年龄后乱发脾气、情绪不稳的样子。但其实这并非女性所独有哦,人人都会有“更年期”,尤其到了特定时期,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使身体产生不适、情志不畅,如会出现潮热、盗汗、心悸、乏力、情绪不稳定等症。如果您也有类似的情况,那不妨看看这个方子——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源流考证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方义解析
《金匮要略论注》云:“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姜、枣,和中、上焦之营卫,使阳能生阴,而以安肾宁心之龙骨、牡蛎为辅阴之主。”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桂枝汤加龙骨、牡蛎组成,有些朋友可能有疑惑,桂枝汤不是治疗感冒的方子么?怎么加了两味药就能治更年期综合征了?其实,桂枝汤一方虽只有五味药,却被誉为“万方之祖”,其变化无穷,治证极广。如在桂枝汤中倍用芍药,更加怡糖,名为小建中汤,可治疗中焦虚寒之腹中痛;去甘草加黄芪,名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血痹之肌肤麻木不仁。等等诸方,不一而足,虽功效各不相同,但都由桂枝汤变化而来。大医用方,勿需繁琐。阳能固涩,阴能内守,则诸症可愈。
此方中桂枝、白芍相合,温阳以益阴,敛阴以涵阳,并可调和营卫;少佐生姜、大枣助桂枝、白芍调和营卫之力;使以甘草调药和中;加龙骨、牡蛎,潜镇摄纳,使阳能固摄,阴能内守。和荣以调气血,镇动悸而敛浮越,使阴平而阳秘。
袁师验案
李某,女,52岁,2022年3月20日于天津市南开医院就诊。
主诉:心慌心悸伴自汗出2月余。
患者述自绝经半年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心悸,遂来就诊。
刻诊:时有心悸,发作无明显时间规律。睡前时而烘热汗出,上半身汗出较明显。头目晕眩间断发作,神疲乏力。略有畏寒,近一月内感冒一次。纳尚可,寐较差,虚烦难以入眠,易惊醒,多梦。情绪烦躁不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病:绝经前后诸证
辨证:阴阳失调,虚热内扰
治法:调和阴阳,养血安神
处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
桂枝15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川芎10g
生龙骨30g(先煎)酸枣仁30g 知母10g
生牡蛎30g(先煎) 茯神20g 大枣5枚 生姜4片
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复诊:患者自述诸症皆有好转。心慌及自汗明显减少,精神好转,头晕目眩消失,睡眠及情绪较前亦有所改善。上方加减后继服7剂,后诸症平稳。
按语
女子于七七之年时,肾气渐衰,天癸竭,冲任失约,精血不足,头目失于濡养,则会出现头晕、耳鸣、健忘、失眠等症状;肾精亏虚则可见五心烦热,潮热汗出;肾阴虚不能上济于心,心阳虚不能下温于肾,故患者出现心悸,失眠,多梦等心肾不交之症;阴阳俱虚,脏腑平衡失调,营卫不和,可见自汗出,时而烘热汗出,时而畏寒恶风、体倦乏力、舌淡脉细,诸症错杂并见。
此时如单纯助阳,则有动火之弊,如单用养阴,又或有增寒之害,袁师从调和阴阳着手,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阴阳、和荣卫,重镇安神。又因《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记载:“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更加酸枣仁汤,改茯苓为茯神,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两方合用,效如桴鼓。
小结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中医证候复杂,需辨证论治。异病可能同治,同病也可能异治。《伤寒论》有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虽《金匮要略》中此方并非为更年期综合征而设,但只要病机相符,即可用此方治疗。
作
者
简
介
张泽,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在读博士。师从天津市名中医袁红霞教授,曾跟随多位中医名家学习,擅长经方治疗各类内科消化系统疾病如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