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2021学术年会暨第十届“杏林青苗”青年论坛研讨会圆满成功
金秋十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美丽的渤海明珠——天津,一年一度的中医药消化盛会在中医人的期盼中顺利举行,给广大中医人带来了一份精彩的学术盛宴,为日渐萧冷的深秋平添了浓浓暖意。2021年10月30日,在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的领导和支持下,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届“杏林青苗”青年论坛在天津市南开医院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是由天津市中医药学会主办,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天津市静海区中医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联合承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协办,并得到了天津市各级医院的大力支持
会议流程
大会开幕式由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秘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赵强主任医师主持。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专家有: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孟昭鹏教授、天津市南开医院党委书记桂勇利同志、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郝存江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王涛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文霞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丁霞教授;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袁红霞教授、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杨幼新教授。
参加大会开幕式的专家还有:
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南开医院崔莉红教授、天津市静海区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胡梅教授、天津市南开区三潭医院中医科主任唐丽明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李慧臻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主任郭卉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周正华教授。天津市南开医院胃肠外科三科主任吴瑜教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王秀娟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王洪武教授、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康复科主任代二庆教授。
根据疫情防控需求,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天津市南开医院为大会提供了优秀的线上会议交流平台。天津市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及卫生局直属医疗机构的消化疾病专家、名老中医、知名学者、在校博硕士研究生等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孟昭鹏副校长
桂勇利书记
杨幼新教授
★天津中医药大学孟昭鹏副校长在讲话中对由袁红霞教授带领的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十几年来所做的学术工作及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学校将会继续支持专业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同时勉励同道和青年学者应坚守中医临床,扎根实践。南开医院桂勇利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现在迎来了中医事业的春天,为此我们要珍惜这次机遇,共同为中医的发展做出贡献。天津中医药大学杨幼新教授代表专业委员会表示,将继续紧跟国家中医药政策,不断壮大专业人才队伍,继续努力办好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本次学术年会共分为三个板块:专题讲座、青年论坛、名老中医讲坛。
专家讲座
大会以“读经典、做临床”为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研讨,邀请六位知名专家进行精彩的学术讲座。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文霞教授
赵文霞教授讲授的题目是:“经方在肝病黄疸治疗中的应用”。赵教授以经典条文为源,详析黄疸病机,以中医八法为纲,缜辨治则治法,把经方在黄疸病中的应用要点阐释明了,并结合最新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进一步说明了经方的疗效机制,体现了经方在黄疸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钦丹萍教授
钦丹萍教授讲授的题目是:“仲景学术腹痛理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指导与思考”。钦教授从腹痛的部位、性质、兼证与变证三个方面重点阐释阳明腑实腹痛诊治理论的层次性,提出将通腑导滞法贯穿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全过程,突破了传统对于中医治疗慢病缓病的刻板印象,展示出仲景理论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巨大作用。钦教授的研究真正体现了“传承经典、守正创新”的应有之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丁霞教授
丁霞教授讲授的题目是:“慢性胃炎‘炎癌转化’经典探源及创新应用”。丁教授在讲座中指出:慢性胃炎具有向胃癌恶性转化的进展趋势,慢性胃炎“炎癌转化”是胃癌形成的重要途径。通过科研对名老中医的治法方药进行机制研究,完整呈现了中医药从经验传承到科研创新的发展路径和正向循环,其经典-临床-科研的思路值得广大同道学习借鉴。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魏玮教授
魏玮教授讲授的题目是:“辛开苦降法的临床应用-从半夏泻心汤谈起”。魏教授以《伤寒杂病论》为引,在源流考证、病因病机、主治病证、组方原理分析等方面重点论述了半夏泻心汤,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创立辛开苦降调枢法,并将此法延伸到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中,体现了魏玮教授对半夏泻心汤高度系统性全局性的把握,彰显中医大家风采。
▲天津市静海区中医医院-胡梅教授
胡梅教授讲授的题目是:“经方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胡教授详细阐释GERD病机及中医辨证论治分型,继承黄文政教授疏利少阳三焦的学术思想,提出和上,枢中,运下的治法,把经方按治疗要点进行归类,总结了经方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应用进展。
▲天津中医药大学-杨幼新教授
杨幼新教授讲授的题目是:“《临证指南医案》经方应用”。杨教授通过病案的讲解与分享,介绍了《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运用经方的思路与方法及加减经验,总结分析叶氏运用泻心汤,炙甘草汤,建中汤等经方的心得体会,其对经方的加减机变对温病学派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精彩点评
★袁红霞教授、郭卉教授、刘华一教授、王洪武教授、唐丽明教授、李慧臻教授、崔莉红教授、代二庆教授、周正华教授、王秀娟教授、吴瑜教授、潘从清教授分别在线上及线下做了精彩的主持和点评。
青年论坛
★“杏林青苗”青年论坛研讨会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王涛教授和天津市南开医院田晶晶主任主持。
本次青年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从中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进行大会汇报。
青年学者
会议邀请了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的袁旭、蒙秀东、董刘佳、王坤宁,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的孔令玉,天津市南开区三潭医院的熊鹰,天津市静海区中医医院的张一凡,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赵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贾福运、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的翟昂帅等优秀青年学者参加。
☆精彩点评
★天津中医药大学马晓峰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晓琨主任、施丽婕主任、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刘洪斌教授、天津市南开医院张西波主任、陈明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高望主任、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姜丽主任、天津市静海区中医医院贺仲华主任、天津市河西区中医院房爱芹主任共十位专家进行了精彩点评并给与评分。
☆奖项评选
全体青年论坛评委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经过接近2个小时的激烈角逐,青年论坛最后评选出一等奖2名:袁旭、王坤宁;二等奖3名:蒙秀东、董刘佳、孔令玉;三等奖5名:贾福运、熊鹰、翟昂帅、张一凡、赵帅。陈宝贵教授、袁红霞教授等专家为获奖选手颁奖。
名老中医论坛
陈宝贵教授
首届全国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西医汇通学派张锡纯第三代传人。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名誉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天津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天津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宝贵教授作为本次学术会议的压轴讲者 ,旁征博引,对中医临证思维方法进行深刻的分析,倡导中西汇通,致力创新,临证强调整体思想,融诸法于一炉。其治病灵活多变,并结合自己临证经验与体会,创立“中医临证思辨方法”用以指导临床。既展现了中医大家的风采,也是中医前辈对后学的谆谆教诲。陈教授的讲座内涵深刻,值得后学同道反复回味体悟。
☆精彩点评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周冰教授和北辰区中医医院院长马国海教授对于陈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受益匪浅。陈教授重视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建立的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已在多地落地生根,实现了“中医大业,薪火相传”,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做为中医后学,应该积极投身于中医事业的发展,开阔眼界,提高境界现高度,为我们热爱的中医药事业增添新的色彩。
★
小
结
★
本次学术大会的成功举办,加强了中医消化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了青年中医药人才的锻炼培养,有利于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和发展。学会将继续秉持“读经典,做临床”的宗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时代不断奋斗。正如宋宁医师在闭幕式上所说,让我们一起相约明年金秋,共襄2022年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