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日久、慢性咳嗽看过来

2022-10-20 20:36
7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俗话说“名医不治咳,治咳丢脸面”,为啥?因为咳嗽不好治,很容易辨证错误。《内经》有言:“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也就是说,能导致咳嗽的内伤原因就有11种了,再加上外面的六淫邪,至少17种病因。
 请问,是不是很难辨证?搞不好,就会丢了名医的面子!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首可用于治疗咳嗽日久不愈的方子,跟着我一起看下去吧!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首载于《医林改错》。方中桃仁、红花、赤芍、生地黄、川芎活血化瘀、兼清郁热;柴胡疏肝理气、调理气机;枳壳行气降气;当归补血活血;桔梗引药上行、宣畅气机;牛膝引血下行;甘草益气帅血。全方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胸中瘀血证。王氏创制此方源于多年对人体解剖知识的关注与积累,提出“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加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较多,包括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瞀闷、急躁、衣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等,可以看出王氏运用此方治疗的范围本就不限于胸中“血府”这个原发病位。

瘀血咳嗽

瘀血所致咳嗽有以下三个特点。(1)瘀血咳嗽大多病情冗长,迁延难愈;(2)瘀血证昼轻夜重,“入暮尤甚,咳嗽夜间加重”是瘀血咳嗽的典型特征;(3)患者当有其他瘀血指征,如下肢皮肤干燥、舌有瘀斑、脉象涩滞、咳引胸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等表现。

唐宗海在《血证论》中提出∶“有咳嗽侧卧边,翻身则咳益甚者……宜血府逐瘀汤加杏仁、五味子主之。”血府逐瘀汤主治“胸中血瘀证”,对于瘀阻肺络之咳嗽亦疗效显著。

验案一则

王某,女,40岁,2020年12月17日于恒仁中医院就诊

初诊

主诉∶咳嗽半年余,加重1月

刻诊∶患者咳嗽日久,迁延不愈,既往曾服用宣肺化痰、养阴清热等方,病情稍有好转,但停药即复发。现多于夜间咳嗽,呈顿咳样,无痰,甚至咳引胸痛如锥刺。下肢皮肤干燥,甚则起皮屑。纳可寐安,大便2-3日1行,质干难解;小便调。平素情绪急躁,月经周期可,色黯量可,血块甚多,余无不适。

舌质紫黯边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病机:气机阻滞,瘀血内停

治法:调畅气机,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10g 红花6g 枳壳10g

桔梗10g 川牛膝10g 柴胡10g

甘草10g 生地30g 当归10g

川芎15g  赤芍15g 白芍30g

复诊:服上方后咳嗽大减,时有咽痒而咳,皮肤干燥减轻,大便日1行,质调。调方后续服14剂,夜间咳嗽几无,皮肤干燥亦减,大便调,月经色量可,血块渐少,情绪亦佳。

按语

本案患者既往曾接受宣肺化痰、养阴清热等多种方法治疗,稍有好转但并未治愈,病情较为特殊,故还应仔细甄别。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咳嗽夜晚加重、甚则咳引胸痛如锥刺、皮肤干燥、情绪急躁、舌质紫黯有瘀点,脉涩”等,且同时伴有月经色深,血块多等症,可考虑为气滞血瘀所致的顽固性咳嗽,一般临床较为少见。故予血府逐瘀汤以调畅气机、活血化瘀以止咳。其中患者大便2-3日1行,质干难解,方中生地30克可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且生用白芍30克不仅通便,还可用于缓解支气管痉挛,临床多用于治疗咳喘。

小结

本方配伍特点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血府血瘀”的病证很多,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中挟瘀、痰瘀同病屡见不鲜,表现各异,临床上证侯变化多端。虽病不同,然其均有瘀血内结,异病同治,只要辨证准确,均可用血府逐瘀汤临证化裁治疗。

袁红霞,医学博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天津市名中医,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临证善用经方,疗效显著。

专家介绍


昵称:
内容: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