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方-温经汤

2021-05-31 23:51 刘思毅
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SUBSCRIBE to US

    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工作学习压力上升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门诊月经病、不孕症等妇科内分泌疾病不断增加,这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金匮要略》温经汤为历代医家常用之重要经方,具温中寓养、温中寓通、气血双补、肝脾兼调之特点,功擅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为妇科调经之要方。医家盛赞温经汤为过期不来者能通之、月来过多者能止之,小腹寒而不受孕者并能治之。笔者分享临床应用温经汤治疗妇科疾病取得很好疗效,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01

源流考证

原文及方药

温经汤最早记载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去心)、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方义解析

温经汤乃千古名方,历代医家奉为妇人良方。对于妇人经、带、胎、产;虚、瘀、郁、滞均可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减治疗。此方,经闭能通,经血量多能止,经血量少能补,具有“妇科第一方”的美称。本方妙在辛温吴茱萸半夏与甘寒麦冬配伍,前者注重肝的疏泄发散而后者则辅助肝阴肝血,使得肝气与肝血、肝阳与肝阴相和;同时吴茱萸、半夏、麦冬均入胃经,从多气多血之腑入手,更突出了肝胃(脾)之间的相和。冲脉隶属于阳明,同时冲脉并于少阴,温经汤以主入肝经的吴茱萸斡旋于阳明与少阴之间,调和肝胃、和谐肝肾,调经助孕,实为“肝生血气”的最好体现,亦是女子以“肝和为贵”学说的最好佐证。

配伍特点

阴阳兼顾

既有补气之人参、甘草,又有养阴润燥之阿胶、白芍、麦冬

补中寓通

除了上述益气养阴之“补”外,又寓有当归、川芎、丹皮活血祛瘀

寒温并用

既有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又有麦冬、丹皮、芍药等养阴清热;最具特点是用生姜、半夏,和胃降逆,使其消不碍补,寒不伤胃。可谓仲景用药之巧妙,故为妇科经典之方

02

病案分析

沈某某

女性  39岁

2021年3月14号就诊

主诉:下腹部疼痛三日。

现症:患者14日因腹痛难忍,就诊于市某三甲医院急诊。妇科彩超示:子宫形态正常,内膜厚为3.8mm,子宫左侧可见一条形包块52x19x14mm,内回声不均匀,血液不丰富。血检示:白细胞计数↑12.3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04*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12.2%,血小板平均体积↑11.4fL,C反应蛋白8.02mg/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0.1mIU/mL,阴性。诊断为下腹部盆腔炎,为求中医治疗来诊。


中医四诊:经行腹痛,下腹坠胀疼痛得温则减,按之则舒,腰痛如折,头痛昏蒙发胀,Lmp:2021/03/08,月经如期而至,量色质如常,经前阴道分泌物多,无异味,饮食少进,大便欠畅三日一行,口干,身倦乏力,手心温热,睡眠多梦,舌暗红少苔,脉沉弦不任重按。


中医辨证:痛经-冲任虚寒

病机:气虚血瘀,气血失和

治法:温经养血,活血止痛

处方:温经汤加减

吴茱萸6g当归10g 川芎10g 白芍10g

党参10g 桂枝10g 阿胶6g 牡丹皮10g

生姜10g甘草10g 姜半夏10g麦冬10g

生蒲黄10g五灵脂10g

                5剂,开水冲服,分温再服


    次日电话随访,患者回馈:“取药回到家中,先服了一袋,9点多服用第二袋。服药后不久就感觉身上一直在微微出汗,身体有温热感,感觉都好了,肚子已不疼,晚上睡了个好觉,中药太神奇了!”

按语

    本患者以少腹急痛坠胀,伴有腰部疼痛为主诉,且有口干、手心温热,正合《金匮》温经汤所载“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诸证,“少腹里急,腹满”除了瘀血阻滞经脉不通之外也由下焦阳虚寒凝,经脉拘挛所致。“手掌烦热,唇口干燥”的原因一方面是阴血津液不足,反生内热,夜间阳入于阴,阴不能抱阳,烦热加重;另一方面瘀血阻滞,郁而化热。瘀血为阴邪,其症状朝轻暮重,其“手掌烦热”亦可作“五心烦热”。脾气虚弱,失其健运,清阳不升,则头痛昏蒙发胀,不能充养四肢而神倦乏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则大便不畅,脾胃虚弱血液生化无源进一步导致肝血不足故睡眠多梦。瘀血阻滞则舌暗红,体内有虚热则见少苔,患者气血不足,少腹急痛则脉沉弦。诸证皆因月信来潮,气血亏虚,下焦寒冷,瘀血阻滞所致,本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为君;当归、川芎、白芍、蒲黄、五灵脂养血活血祛瘀为臣;佐用阿胶、麦冬、丹皮养阴润燥以清退虚热;更以党参、甘草、半夏、生姜益气健脾、温胃和中为使。诸药相配,共奏温经养血、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之以治妇人少腹急痛,果然即著应效、覆杯而愈。

03

临证体会

    笔者在临证时多使用《金匮要略》及《妇人良方》中之温经汤,其组成中均有当归、川芎、丹皮、人参、甘草等,皆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之功,均可用于治疗血海虚寒,瘀血阻滞之月经不调之证。然《金匮要略》温经汤的组成中还配伍吴茱萸、生姜、阿胶、麦冬、白芍等,以温经散寒养血之功见长,故冲任虚寒偏甚,伴瘀血阻滞而致的漏下不止、经水淋漓不尽,少腹里急,腹满等症时多用;而《妇人良方》温经汤则配以莪术、牛膝,故以活血祛瘀止痛之力为强,若遇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而致经道不通,绕脐疼痛,脉沉紧的患者时多用。


昵称:
内容: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